融合服务门户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举办道德情景剧大赛

时间:2017-06-21 15:08 浏览: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逸夫馆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道德情景剧大赛,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完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尝试。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渠道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融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打造课内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践、网络实践等四项课程实践载体,形成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组织形式、增强了课程教学实效和学生获得感。

本次比赛由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本科生以班级为单位组建团队参赛,情景剧内容紧扣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涉及理想信念、学习态度、生活习惯、消费观念、诚信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美德等。活动中,学生们说身边事、演身边人,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大学现实生活,将大学校园生活及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搬上舞台,以生动活泼的演出形式声情并茂地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真正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道德洗礼与心灵启迪。经过激烈角逐,道路162班获得大赛一等奖,其他6个班分获二、三等奖。

本次活动将道德情景剧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载体,使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巩固和加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担任课程主角,变被动灌输为主动热情地参与,在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的过程中将内在的心理活动、冲突、看法和观点通过语言的叙述、情绪的表达展示出来,对预设的思想道德问题进行直观化、语言化的描述和解释。无论是剧本创作、角色扮演、演出排练、还是任课教师点评指导,对团队成员来说,都是发现问题和解决思想困惑的过程,学生们在体验探究中认同并接受教育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明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促进了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协调发展,真正达到了“入耳入眼入脑”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学生反响强烈,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得到了很多新的收获和启示。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自编自导自演道德情景剧达到了自我教育和感化他人的效果,加深了对课本上的知识理解,使原本复杂抽象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对道德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这一教学形式也表示了赞同,认为这次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学生生活的一次生动实践。学生的自我教育胜于他人的说教,学生的亲身体验高于盲目的效仿,通过学生自己的创作编演,深化了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切实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作用。

此次教学活动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把课堂教育延伸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体验与探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改革的一次新探索,对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和学生获得感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闭

版权所有:吉林建筑大学
网站技术:网络信息中心  吉ICP备1600828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