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4月学校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长白山传统木居村落设计人才培养》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立项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项目负责人徐强副教授和工作组组长郑秋玲老师组织团队经过周密的制定计划和有序的开展实施,项目进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7月23日至27日哈尔滨进行的“国家艺术基金东北片区资助项目集中巡查监督”和8月14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组织的中期现场监督中获得了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
7月22日上午项目举行开班仪式,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领导应邀出席,学校校长戴昕教授致辞,明确学校会整合各种优势资源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0名中青年艺术人才在学校相聚,进行集中面授30余天,总时长60余天的全脱产式学习。项目邀请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等拥有国际视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名师,以及来自多个国内外业界一流组织、委员会的专家成员,共同组成一流教学团队,将木居文化的“活化石”——锦江木屋村引入艺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通过整合木村落、木建筑、木家具和木工艺品形成木居文化的全产业链,搭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与发展的资源共享和多学科、全方位的教学实践平台,将新颖的创作思维、流行的设计思潮推广,提供长白山传统木居村落设计的智力支撑,针对文化危机解决传承人才不足的严峻现状,同时树立本地区的文化自信,扩大木居文化的生命力,从文化的深度挖掘上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7月22日至8月3日为第一阶段集中授课,共有马炳坚、于历战、刘铁军、张石红、彭亮、朱立春、戚欣、莫畏、王灏、李大平、赵宏宇等13位专家教授参与授课;8月4日至6日为采风交流阶段,全体学员和部分授课教师前往长白山、二道白河镇和锦江木屋村等地进行交流采风;8月7日至26日为第二阶段集中授课,共有方晓风、李瑞君、谢青、李之吉、孙瑞丰、胡晓岩、吕静、张俊峰、王科奇、张广平等20余位专家教授参与授课;8月27日至9月23日为分散创作阶段。
7月23日下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评审专家组副组长朱立春研究员以萨满文化为切入点介绍了东北地域文化源流,增进了学员们对东北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员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7月24日上午,中国民协顾问,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曹保明教授以自身探寻木帮文化30余年的经历,带大家感受到长白山这方水土所特有的神秘感,加深了对于东北地区民俗文化的认知。

7月24日下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专家马炳坚为学员讲授《近百年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7月25和26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铁军、于历战和张石红教授以传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创新思维,过渡到现代家具设计,以实例为媒介融合东西方的设计理念,拓展了学员们的视野,激发了大家的设计灵感。

7月29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教学名师彭亮教授引用“桃花源”与“山水画”的意境与学员们分享了中国传统村落与民宿设计的内涵,引导学员们以战略规划的高度和全局观研究民宿设计与美丽乡村建设。

8月8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教授为学员讲授《文化创新的有效途径》,方教授从对文化的误解角度出发讲述对文化的理解和美学的价值观,引申到对中国乡村建设的伦理与反思,认为乡村不是都市的剩余空间,用城市的手法来进行乡村建设是对乡村文化的一种否定。

8月2日,吉林建筑大学副校长,吉林建筑大学建筑遗产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院院长戚欣教授梳理了长白山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提出了用VR技术还原建筑遗产的策略,开辟了长白山脉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思路。

8月16日上午,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李之吉教授从自身游学经历中整理出的木结构建筑为例,分析了国内外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及特点,并谈到长白山传统木居村落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拔高了整个人才培养项目的目标和平台。

8月16日下午,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胡晓岩教授以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带领全体学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希望学员在从事乡镇建设中传承中华文脉固有的丰富而优秀的灵魂和内容,创作出属于传统木居村落设计的优秀作品。

8月4日至6日,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学员通过田野实地踏查,进一步厘清了锦江木屋村的历史渊源、村落的自然形态、建筑独特式样与构造,以及民风民俗与村落建筑布局的关系。并通过实地测绘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而把握长白山传统木居的特点,体悟木居建筑古朴天然的意境和理解传统木居文化的内涵。


8月14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委派吉林省文化厅专家组成员在土木教学馆圆形报告厅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中期督查工作,专家组成员现场听取了项目的中期汇报及学员的意见反馈,并参观了学员的艺术创作现场,一致认为项目的课程编排合理、生源结构良好、宣传工作覆盖面广、服务保障完备,对长白山传统木居文化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新知,在相互交流中清交素友。紧张的课程学习和艺术创作之余,学员们群策群力,成立了以郑秋玲老师为带领的班委会,多次开展交流采风活动及木居文化的研讨会和主题班会,设计印刷了主题班报,以多种方式分享生活琐事和交流工作经验,为后期依托此项目成立的木文化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发展平台。











《长白山传统木居村落设计人才培养》课题组